办学成果巡礼: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2-08-21 编辑:董玮佳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是马列教研室,成立于1952年,已有70年办学历史,是哈尔滨商业大学最早的教学单位之一。2010年,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06年获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12月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下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三个二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硕士生导师20人,含兼职硕士生导师2人。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6名,具有博士学位导师15名。现有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5人,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在结构合理、学术特色鲜明的专业学术队伍的带领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科教育、学术研究、学生培养等方面成果显著。

科研发力 采撷硕果

立项课题丰富,论文专著丰硕。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马克思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主阵地,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出版思想著作,逐步提高了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取得了较好成绩。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人文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5项、霍英东基金项目1项、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5项、厅局级项目3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近50篇,出版专著与教材20余部,其中国家级出版社8部。获黑龙江省社科成果奖、局级社科成果奖10余项。


各级各类课题

学术专著

学术论文

教师队伍优秀,学科建设突出。着力提升教师素质,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引路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引领者,必须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田、转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2021年,“于景洋工作室”入选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于景洋工作室”项目为《基于内涵式发展的”知、情、意、行”教学链构建研究”》。遵循内涵式课程建设思维,着眼于培养教育学生“理论知识、家国情怀、责任意识、报国行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系统开展基于“知、情、意、行”的教师能力素质分析、知识体系梳理、教学模式构建。在省社科联同期组织的表彰黑龙江省“庆祝建党百年”理论征文活动中,学院金卓老师获得历史学科奖一等奖,许洋毓老师获得哲学学科奖三等奖;丁东宇老师获得建党百年征文二等奖。在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中学院郑秋月、金卓、许洋毓三位教师分别获得2021年度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系列”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得佳绩,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斩获11项单项奖,1项团体奖,获奖总数在全省名列前茅。在黑龙江省委教育工委主办的第四届黑龙江省高校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中,陈江波教授荣获第四届黑龙江省高校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2022年,在第六届黑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学院教师张琦获思政组一等奖。在2020年黑龙江省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竞赛中,学院教师周海涓、任雅媛经过校内初赛、匿名会评复赛、线上直播展示决赛3个阶段的角逐,分别获得“形势与政策”课竞赛组二等奖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竞赛组三等奖。2018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学科建设贡献奖。

党建引领 深化学院建设提升

2021年,学院基础纲要教研室党支部荣获黑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纲要教研室党支部报送的《“党建+业务”融合发展 双效提升》荣获“全省高校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2021年,省委教育工委发布《首批“黑龙江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遴选结果公示》,学院基础纲要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入选首批“黑龙江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名单,学院两个教工支部均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党支部荣获“2021哈尔滨商业大学学生年度集体”称号。指导学生参加“领航计划”“新思想我来说”竞赛,其中多项作品获奖。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作为我省首批本科一流课程,双双通过省教育厅遴选,获得推荐参加全国一流课程评选资格。2020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术交流 思想碰撞

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田德文、研究员赵晨两位国际问题专家作专题讲座,邀请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清华大学肖贵清教授讲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程教学研讨会,各教研室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并就如何将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展开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举办博士论坛,论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为主题,以模拟向联合国递交提案的形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探讨了当前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等方面的前沿性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并构想解决方案。

于景洋院长围绕“学好党史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有理论的清醒才能有信仰上的坚定”“思政课程中突出四史内容”“中国共产党是革命型政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作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师生参加“周末理论大讲堂”活动,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成员、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主讲,主题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简史》导读暨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报告”。深入解读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任务,强调学习党的百年历史,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规范诚信行为,培养诚信品质,促进诚信教育与学科专业相融合,充分发挥诚信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养成诚信自觉,拓展诚信教育理论研究视角,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以“学以载道 诚信为先”为主题的诚信教育论坛。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讲话精神入脑、入心、入课堂,学院邀请校级督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家李德学教授开展专题讲座。李德学教授从学习宣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的维度,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以及如何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释。

社会服务 担当使命

教育接力,助力思政课程一体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松北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马克思主义学院、松北区教师进修学校及松北区部分中小学校教师围绕如何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深入研讨。马克思主义学院丁东宇教授以《凝聚合力勇挑重担——我校思政课教师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新任务》为题,提出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树立整体教学观、强化衔接意识,并从教材使用、教师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工作思路;刘春元教授以《推进思政课堂中“法治教育”一体化的几点思考》为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推动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可行性路径;宁晓艳副教授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建设的思考》为题,分享了专题化教学、实践教学、SPOC小班翻转课堂的教学经验。

专题精讲,推动四史学习常态化。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研究生学院举办了学四史·守初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四史”学习教育系列专题讲座。

实践感悟,重视精神传承深度化。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弘扬奋斗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包括百年口岸绥芬河考察调研、参观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珍宝岛、虎头要塞遗址考察调研、梧桐河农场参观调研、宝泉岭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参观学习、华夏东极魅力抚远考察调研。重温革命先辈们在抗日斗争中的奋斗历程,切实感受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英勇牺牲、义无反顾的革命精神,在传承中弘扬,在弘扬中激励。


一个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思想、理论的指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事业进步,更需要思想、理论的引领。“马院姓马,在马言马”,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马院姓马,在马言马”这一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全过程、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